茶葉加工現狀及全自動智能化茶葉生產線發展分析
發布時間:2023-03-04 14:27:01|瀏覽次數:
中國是茶的故鄉。千百年來,“中國茶”受世界各國人們廣泛喜愛,成為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,承載著人類未來生活的向往,促進人類健康。在我國,茶葉多采用傳統的人工生產模式,茶葉生產規模化、自動化程度較低,造成整體的茶葉經濟效益也較低。如今,制造業紛紛加快推進工業4.0模式,茶業想要長久持續的發展,必須對傳統的加工過程進行智能化的優化改造,提高茶葉生產效率,促進茶業轉型升級。
一、茶葉加工過程現狀
英國立頓公司的茶葉市場值占到了我國茶業的一半,其根本原因在于國外的茶葉生產通過風味定型化,對生產過程進行了優化,實現了規模化生產,從而使得產量大幅提升、成本下降,而產品標準化水平也隨之提升。
我國茶葉加工主要有手工炒制、半機械化加工和流水線加工三種方式。一些名茶的加工主要采用手工炒制的方法,因此茶葉的品質取決于加工者的經驗水平,造成名茶的產量低、成本高,實施規模化生產比較困難;半機械化加工是我國目前普及率較高的一種生產方式。通過相應的設備,對每個獨立的工藝流程進行加工,與傳統的手工炒制相比,已經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,降低了企業投入的人力成本。然而,由于生產過程中的銜接能力差,產出的茶葉質量一般,不能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。全自動智能化茶葉生產線加工只在我國少部分企業中有所嘗試,但在具體的各項環節中還需要大量的人員干預,在不同企業中的應用效果不同,在工序模塊化方面仍有待發展,難以實現多樣化和集成化生產。據調查顯示,我國大部分企業采用前兩種生產方式,能夠適應全過程機械化加工的企業非常的少。其中又只有極少部分龍頭企業開發應用了流水線生產設備,但與國外的裝備性能相比,其自動化、智能化以及標準化的程度還有待提升。
二、茶葉加工過程難點
我國茶葉種類繁多,按加工方法不同可以分為:綠茶、紅茶、白茶、黑茶、黃茶、烏龍茶。然而不同地區相同品種也可以加工出不同的茶葉,由于市場中過分強調茶葉的個性化,導致茶葉加工過程中出現了各種難題。一方面,由于茶葉加工工藝標準的不同,在茶葉原料的獲取上往往受到時間限制,這就需要企業對生產過程進行整體把控,良好分配,但因加工能力所限,在優化上也難以推進。另一方面,茶葉的個性化導致生產過程難以制定統一的加工標準,在生產線的配置上必須要通過手工的方式來強調個性化。而手工生產,對于體感經驗要求嚴格,難以通過自動化、機械化手段進行生產,導致茶葉質量參差不齊。
三、茶葉加工裝備現狀
茶葉加工技術與裝備是茶業的基礎,對茶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。發達國家從20世紀初期開始研制生產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,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制造體系。他們的農產品加工裝備的專業化、機械化、連續化、自動化水平都很高,生產規模及處理量都很大。生產線采用計算機程序智能控制,具有自動檢測、自動分析、自動調整、自動診斷等功能,有力地保證了生產的高質量、高效率、低成本,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
自張天福引進首臺茶葉揉捻機,開啟了我國茶葉機械加工設備及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進程。發展到現在,我國已研發出六大種類齊全的茶葉加工設備,正向不落地、連續化、一體機加工方向發展,對我國的茶葉加工起到了很大的優化作用。但是,在這些加工階段機械設備中,大多的設計理念是降低生產過程中人力的投入,并沒有將生產線的整體配合考慮進去,能源消耗和碎茶率還普遍較高。這樣一來就導致相同功能的茶葉機械品種繁多,產能各異,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化的結構,導致對設備的選擇不當,影響了自動化生產過程。
四、創建智能茶業
未來,茶業全球競爭力與全球市場的占有能力取決定于三個因素:一是面向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制造能力;二是具有整體經營體系不斷優化與綜合經營成本降低能力;三是產品制造面向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映與實現能力。要實現三個能力的發展目標,必須推進茶業智能化,創建智能產業,實現智能制造。首先,要實現茶業的信息化。其次,要實現茶葉加工工藝流程的智能化,打造智能裝備創新優勢。一是茶葉原料從鮮葉分揀到原料加工,實現全自動化工藝流程制造;二是依據市場需要,在產品類別、產品形態、原料拼配、包裝形式實現面向市場個性化需求的智能化產品生產。以推進智能茶業為平臺,大力推進智能裝備在茶全產業鏈中的廣泛應用,提升我國智能裝備的全球優勢。廣泛應用現代物聯技術,大力發展茶產業物聯智能連接,實現茶業與社會經濟生活智能互聯互動。
總結相關經驗可知,茶葉加工自動化是茶業的必然發展趨勢。為了保證茶葉質量,將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是我國茶企未來的發展重點。
上一篇:最后一頁
下一篇:茶葉不僅可以喝,還可以是食材?